如何到达
一边是方兴未艾的智能制造潮流,一边是备受期待的新一代通信技术

  5G携手工业互联网,发展空间有多大?

  “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将成为5G商

用规模部署的突破口。”在近日举行的“5G商用与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

展研讨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这样形容“5G”和“工

业互联网”这两个热词之间的关系。

  近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

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凭借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连接等

特性,5G商用被认为将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促进降本增效,5G想象空间巨大

  在试水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中,既有像海尔、徐工这样的制造业企业,

又有像用友、浪潮这样的信息技术企业,还有像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

联网企业。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智能制造总经理张维杰,曾经跟海尔工厂的厂长们

探讨过“5G能够带来什么”。厂长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G能否帮助企业

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效益、质量、成本这些主要指标会出现哪些变化?

  对此,华为5G产业发展部部长杜叶青认为,通过5G技术连接、收集并

分析数据,进而得到设备实时运行信息,最终可达到提质、增效、降成本

的效果。

  中国电信政企事业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张东介绍了他们与

某汽车零配件企业合作进行5G试点的情况。通过将智能搬运机器人接入低

延时5G网络,车间整体搬运效能每天提升500吨,单台智能搬运机器人效能

提升5%。

  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智能网络中心总架构师唐雄燕则介绍,

他们在跟北汽福田开展5G智能制造的合作,最后的制造环节中有时候胶水

涂得不均匀,需要重新涂,所以需要大量的摄像头来拍摄,这也是5G大带

宽、低时延的应用。

  对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融合发展,实现服务模式升级,江苏徐工信

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启亮这样设想:“我们现在是一个人控

制一台设备,如果未来设备能实现远程操作的话,一个人就可以控制10台

、20台甚至50台设备。借助5G实现机器设备协同,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整个

矿山的施工。”

  从修路到造城,5G还需要时间

  2018年,中国移动新成立了三家产业研究院。第一家在上海,主要瞄

准工业能源、智慧交通和金融科技等方向;第二家在成都,主攻农业、医

疗和教育;第三家在雄安,专攻智慧城市。

  “我们就是想做好5G改变社会这样一件事情,我们的决心在这儿。”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豫蓉在此次研讨会上表示。

  5G商用的未来想象空间巨大,不过陈豫蓉也坦言,发放牌照并不意味

着端到端都已做好了全面充分的准备,5G的发展将经历一个长周期。

  在陈豫蓉看来,5G的商用部署首先面临的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

“4G从标准制定到商用部署花了5年时间,5G只用了不到1年。而且5G的场

景更加多元,部署更多样化。”

  目前,各界对5G都有很高预期,但从标准到产业再到终端,5G产业链

的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在终端方面,目前发布的5G终端多为智能手

机等消费终端,但实际上5G面临的将是一个泛终端化的时代,其在不同的

行业会有不同的终端。

  “4G是修路,5G是造城。”陈豫蓉打比方说,修路可能是运营商一家

在修,但是造城一定是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做。“只有彼此共同合作,才能

搭建出一个蓬勃的5G生态。”

  据了解,目前已经成熟的5G标准集中在大带宽领域,低延时和广连接

标准的出炉或许要到2020年。“通信行业是个标准先行的行业,标准如果

还未确定,后面整个产业的成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陈豫蓉直言。

  推动跨界融合,探索新发展模式

  5G商用刚刚起步,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构建一个共建、共享、共赢

的生态体系则是题中应有之意。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服务的对象已经从连接人与人到连接

人与物,甚至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徐晓兰介绍,目前,我国正在积

极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已经落地应用的行业包括化工、机械

、汽轮、飞机制造、电力等。

  不过,徐晓兰也指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仍存在一些挑战。

  “企业之间融合融通、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徐晓兰表示,跨界融合专业性要求高,运营商、设备商对工业企业的主要

业务流程以及工艺流程掌握不足,提供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难以准确

、有效地满足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

  同时,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生产设备和需求多样、模型复杂,工业应用

场景方案定制化程度高,5G需要提供适应不同场景的无线连接方案。

  此外,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模式与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模式有较

大区别,企业运营模式呈现多样性,而且5G网络建设及运营成本十分昂贵

,短期内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因此,徐晓兰建议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跨界合作与供需对接,

在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开展5G商业试点示范,并由业界各方携手积极探索

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